
604分的高分成绩却不报985和211,这不是在浪费分数吗在线配资论坛,要是当年咱们有这个分数,高低得去个好一本。
但浙江这个女孩就非常果断的拒绝了所有大学,反而是投向了高职院校,不少人觉得这是“失了智”,但女孩的回应才是真的人间清醒。
为什么604分却选择高职?女孩是如何回应这件事的?
分数真不是白瞎604分不上大学上高职??这姑娘把好好的“王炸”打成了“单走一个3”?最近网上这事看的人心理五味杂陈,浙江一个叫贺显贻的姑娘,高考考了604分,这分数放哪都是个响当当的学霸,报个一本那不是随便,但她偏不。
展开剩余89%她一扭头报了武汉一所高职院校,这不是“闹着玩”吗?想当年小编高考的时候连500分都没摸到,很多人也都是这种情况,她这报名就有很多网友觉得不值了,有人的评价很直,说她“脑子进水”的、说她“浪费分数”的。
其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是,哎哟!这孩子、这家长到底怎么想的?但是“皮裤套棉裤,必定有缘故”,人家都是学霸了,那想法肯定跟咱们普通人有点不一样,我们这代人脑子里对于报考的概念都差不多,分数最要紧。
分数高就得奔着985、211去,这些大学是有国家保证的,那就是好、就得削尖脑袋往热门专业里挤,金融、计算机、人工智能,哪个听着高大上,哪个就意味着好出路、铁饭碗,咱们也是靠这一套逻辑活过来的。
所以当贺显贻这个604分砸进一所高职院校时,大伙儿的第一感觉就是“亏了”,太亏了!总觉得这是屈才了?是暴殄天物!大家都在替她惋惜,仿佛已经看到她几年后,拿着“不入流”的文凭在招聘会里被挤到墙角的样子。
可这姑娘一句话就把所有人的“好心”给顶了回去。她说分数只是数字,本专科不分高低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你就说人家孩子的心“有多大”吧,而且人家说的也有道理,人家自己都选择好了,外人跟着操心什么?
她拼了命争来的高分,不是为了让人们把他塞进一个大家公认的“好模子”里,而是让她有可以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利,小小年纪,活的就如此通透,自立有主见,这样的孩子到哪都吃不了亏。
真是让人好奇不过这样有能力的孩子怎么偏偏不选好的高校,偏偏选了一个“偏门”的学校呢?其实贺显贻的选择大有讲究,这姑娘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军人梦,她有个当了12年兵的舅舅,军营里的故事她是从小听到大。
穿上军装保家卫国的想法人家早就有了,所以高考志愿对她来说早就有了打算,她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去部队。可能有人会说,604分想当兵可以考军校啊?这话没错,但在浙江这种高考内卷到极致的地方,604分想上顶尖军校的热门专业,还真没那么稳。
与其去军校里被调剂到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,干一份自己不热爱的工作,那才是真正的“浪费”,这姑娘聪明就聪明在这里,她选的是一条被很多人忽略但直达自己梦想的路,“定向培养军士”,这名字是不是听都没听过?
说白了就是部队“下单”,高校“接单”专门培养技术型士官,学生在学校里学两年半的专业技术,比如通信、维修,全是部队最急需的硬核技能,最后半年直接进部队实习,毕业后无缝衔接,直接入伍当技术军士。
这条路是又精准又高效,既能成就自己的军旅梦,又能让自己全面发展,而且她选的武昌职业学院,在这块是全国的领头羊,规模大、经验足,一个604分的“学霸”进去,学校能不当个宝?
各种优质资源、重点培养,恐怕都得往她身上倾斜,这比她去一所名牌大学,当一个普通的学生获得的关注度和成长速度可能要快得多,这姑娘的眼光放得相当长远,当上技术军士不等于职业生涯就到头了。
技术军士只是她的起点,她完全可以在部队里考学提干,从士官向军官发起冲击,这就是人家的“深谋远虑”,先用高分确保自己能踏进军营的大门,占据一个有利的身位再图未来的发展。
她用604分,买的不是一张高职的录取通知书,而是一张通往梦想的“优先登机牌”,还给自己未来的“二次起飞”预留了跑道,这远见甩开了那些只盯着校门上那几个烫金大字的人不知多少条街。
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贺显贻能做出这么“离谱”的决定,还能顶住这么大的压力,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家庭,女儿被推上风口浪尖,她妈妈站出来给自己的女儿加油打气,她对女儿说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,真是让人无比动容。
这得是多开明的父母,才能有这样的格局和定力?换作多数家庭,孩子考出604分,父母早就把各大名校的录取分数线翻烂了,盘算着怎么把这分数的“价值”发挥到最大,至于孩子喜欢什么、想干什么,那都得往后稍稍。
贺显贻的父母,却真正把女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,他们看到的不是分数、不是文凭,而是女儿眼睛里闪着的光,心里燃着的那团火,他们明白,“望女成凤”的最终目的,不是让她成为别人眼中的“凤”,而是让她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模样。
其实贺显贻的故事不是个例,这几年高分考生选择军校、警校、甚至一些特色职业院校的新闻越来越多,连《人民日报》都为她点赞,说这不是分数浪费,而是新时代青年多元选择的体现。
这也算是官媒向外传递的一个信号,那个“唯分数论”、“唯名校论”的时代,正在悄悄地落幕,高考正在回归它本来的面目,它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热爱,规划自己的未来,而不是用分数把所有人都框定在同一条赛道上。
当职业教育不再是“差生收容所”,当技术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,当一个年轻人可以坦然地根据自己的内心去做出选择时,这本身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进步,人生的路,从来就不止一条。
信息来源:发布于:河南省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